【大車網 轉載】《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2)(以下簡稱GB 7258)已經實施,此前業內主要關注其對大中型卡、客車的影響。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物流類輕客受到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近日,不少輕客業內人士反映剛剛實施的GB 7258對輕客市場產生了明顯影響,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上牌難。
“這種感受很直觀。我公司卡車部門和輕客部門在同一個辦公室,GB 7258實施以來,卡車部門的同事說市場上幾乎沒動靜,輕客這邊卻很‘熱鬧’了。”某商用車企業輕客品牌負責人徐先生(化名)告訴記者:“GB 7258影響范圍很廣,其主要目的是提升汽車行業的安全性,改動最大之處也針對這一點,將很大精力投入到校車、危險品運輸車、大客車等產品的安全性上,針對輕客則是只言片語一帶而過。出人意料的是,從目前的執行效果看,受影響最大的恰恰是物流類輕客。”
物流類輕客受限明顯
“以江鈴全順、南京依維柯、金杯等為代表的5~6個座位的車型均如此。從8月底開始,不少銷售此類品牌的經銷商就在關注政策的執行情況,也很想知道牌照辦理的難易程度。如果車輛難以落戶,經銷商就想提前購買一批車輛并上牌。如果可以上牌,經銷商對合格證如何處理也存在疑慮。按目前情況看,烏魯木齊有可能針對上述輕客采取合格證日期為9月1日前的可以上牌、9月1日以后不能上牌的做法,不符合規定的車輛要對座位進行調整,防止客貨混裝。”烏魯木齊江淮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波介紹:“這種車型的容積既可以裝6個座位,也可以安裝11個座位。嚴格按照GB 7258執行,6座車輛就無法上牌,而11座車輛可以。”
上海一位銷售輕客、輕卡的經銷商陳先生也有同感:“與輕客相比,GB 7258對輕卡幾乎沒有影響。按照要求,政策執行后所有貨車和專項作業車均應在駕駛室兩側噴涂總質量;總質量大于等于12000千克的貨車應安裝行駛記錄儀。不過,針對不同項目,政策給出了時間不等的過渡期,如對行駛記錄儀給出7個月的過渡期。因此,目前輕卡上牌并未受到限制。”
近段時間競爭激烈的歐系輕客是受政策影響的重災區。“很多企業進入歐系輕客市場,主要目的就是做物流車,這種車型能滿足用戶客貨混裝的需求。”徐先生表示:“但目前這種車型在很多地方都遇到了上牌難的情況,甚至企業所在地也是如此。如果在‘家門口’都解決不了,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
“9月是信息重點反饋期,目前有些地方執行得很嚴格,如北京、上海和一些西部城市,有些地方還沒有動靜。GB 7258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側翻式座椅的影響;二是最后一排座椅后部的空間占全車長度不能超過30%。座位少、后部空間大的車輛都會受到影響,以后可能要面臨改進。”某歐系輕客企業人士透露。
后部空間太大惹關注
30%的規定從何而來?“這是為了給車管所操作人員統一的衡量標準。GB 7258有兩個宏觀要求:一是不允許客車裝貨;二是座位的布置要均勻合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同的人對‘座椅布置均勻合理’有不同的理解進而產生偏差,所以才有了‘30%’的衡量標準。據我了解,有些車管所用目測代替了工具測量,他們以空間布置明顯不合理、座椅布置明顯擁擠為由,認為客車有裝貨的嫌疑,繼而不給車輛上牌。話說回來,這種車型后部空間的確很大,僅靠目測就能判斷超過30%。”徐先生向記者介紹。
徐先生表示,物流類輕客之所以如此受關注,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據說GB 7258在修改之初,公安部等主要起草方就將這種車型作為案例來研究,政策執行后自然就受到關注;第二,城市物流對這種車型需求很大,新車較多,容易引起車管所的注意;第三,這類車型后部空間的確很大,引人關注且容易測量。GB 7258中的其他規定(如車輛載質量、總質量等)是否與公告相符無法用肉眼看出來,必須用地磅測量,而很多車管所不會去測量這些參數。按理說,卡車參數偏差度比較大,載質量、總質量等很難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另外,不同材質做出來的卡車載質量不同,有些廠家為了節省上公告的費用,將不同材質的車輛申報同一公告,車管所很難看出這種差異。輕客也是如此,很多廠家3~6座的輕客產品共用同一個公告,載質量不同,在公告上卻體現不出來。”
解決市內物流是關鍵
在姜波看來,問題的根源在于輕客裝貨:“現在很多省會城市不允許貨車進城,而這些城市又有物流要求,于是不少車主改用輕客拉貨,特別是一些小私營業主(如廚具批發商、電腦電器商等)。”
“從根本上說,客車裝貨是被國內各種法規(包括地方法規)逼出來的行為。用戶有客、貨兩用車的需求,為什么愿意買客車來拉貨?作為廠家,我們也不想讓用戶購買客車裝貨,不過貨車很難銷售出去,原因就是地方法規對這種車型的限制太嚴。”徐先生認為:“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梳理好法規,明確城市物流究竟應該使用哪種車型。對于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相關部門給出明確答復。從表面上看,有關部門給城市物流留出了空間,即只要辦理城市物流營運證、通行證,就可以使用廂式卡車作為城市內物流用車。可實際上沒這么簡單。首先,辦證難度大,城市規模越大,辦證難度就越大。因為這是有指標的,且管理部門不會給普通企業辦證,更不用說給個人辦證,只有專業物流企業才能獲批。其次,上述證件的檢測周期頻繁,每個季度就要檢測一次,一方面耽誤了用戶的工作時間;另一方面,每次檢測都要交一筆檢測費,每年費用達到3萬~5萬元,相當于多支付一名員工的年工資,這樣一來,哪個車主會買廂式貨車拉貨?特別是那些需要提供上門服務的企業更不可能買卡車,因為車輛可能每天只跑1~2趟,卻要支付如此昂貴的檢測費用,不劃算。同時,每家企業總需要幾輛工作車來購買辦公用品,聘請物流公司運輸辦公用品不現實,可管理部門根本不考慮這種后勤需求,逼得企業購買客車作為物流車。”
這一觀點得到了不少輕客企業的認同:“雖然很多國外城市并不限制卡車進城,但在國外從事市內物流的大多是廂式車,很難見到輕卡。城市物流對車輛的需求是載貨空間較大、裝卸貨方便,特別是快遞公司。反觀國內,尚未給這種多功能商用車足夠的寬容度。我認為這是規劃城市物流時不得不考慮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