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最近被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消息刷屏了。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更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其中,技術的作用舉足輕重。技術是歷史推進的風火輪,推演著時代趨勢,改變著生活環境、生活方式。
2018中國客車藍皮書發布會暨第六屆客車高峰論壇
如今,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化蔚然成風,為產品營銷、技術升級、產業發展輸送能量。近日,2018中國客車藍皮書發布會暨第六屆客車高峰論壇在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此次會議聚焦中國客車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針對客車行業的歷史演變、現狀、客運新特點、問題、客車行業的“新四化”趨勢等展開討論。此外,本次論壇還展開了一場圓桌會議,客運企業與行業專家代表,就客運旅游用車電動化發展等話題進行博弈。
方得網姚蔚總編認為,今年的幾個趨勢集中在汽車行業的“新四化”上。
第一個化叫做“無人化”。
第二個“化”是數字化,數字化研發、制造。
方得網總編——姚蔚
第三是智能化,無論是制造還是駕駛,今年都可以說智能化的趨勢非常明顯,眾多企業發布了智能駕駛的車輛,進行智能駕駛測試。
第四就是電動化,電動化在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后補貼時代,今年補貼大幅度退坡,使得今年新能源客車的銷售運營跟往年相比有了新的變化。
“無人化”似乎成為了時代發展的風向標。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無人酒店、無人餐廳、無人轎車...無人化刷新著認知,顛覆著思維。無人化也將極大程度地解放客車司機的雙手,并為客車栓上保護傘,讓行駛更安全、平穩,這一天的到來并不遙遠。
數字化更是司空見慣,隨處可逢。其行跡遍布新聞、快遞、影視等行業。數字化研發與制造更是重中之重。對于汽車行業而言,數字化能為其提供方便、快捷、趣味,例如現在普及的車聯網技術,實施動、靜態的數據采集與發送,并設有實時實景功能,利用移動網絡實現人車交互,讓司機隨時隨地拾取路況信息,而且在工作之余可享受影音播放的終端服務,成為了司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可見,數字化的作用立竿見影。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認為,未來的車聯網系統可以使感知更加透徹,除了道路狀況外,還可以感知各種各樣的要素——污染指數、紫外線強度、天氣狀況、附近加油站……同時還可以感知駕駛員的身體狀況、駕駛水平、出行目的……足以看出,數字化有著人工智能的影子,是人工智能的前期儲備。
數字化是基于數據的進步,而且是智能化的“底盤”,智能化則是數字化的又一次革新。現如今,車站安檢部分無需長時間排隊,手持身份證與車票掃描便可進站,省去了人工蓋章的繁瑣。機場安檢和某些酒店入住也需要刷臉識別,運行電梯需要刷房卡控制,升級了安全保障,這些都是在智能化基礎上的研發產物,更不用說智能化、無人化汽車的應用。先進的技術似一道光,照進人的日常生活,使生活簡易化、趣味化。客車專家陳靜儀女士講道:“《數字化生存》這本書中提到,人類生存在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生活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們運用數字化技術從事信息傳播、交流、學習、工作等活動,這就是數字化生活。正因為全新的這種方式到來,幾乎所有的世界著名的與經濟相關的機構,就將數字化生存一切將被定義的觀點和分析作為重點,其中制造業和汽車是他們重點的研究對象。”國內的客車企業志存高遠,抓緊數字化的趨勢,加大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力度。例如宇通、金龍、海格、歐輝等客車企業,紛紛將數字化融入自己的業務,正在試圖向數字化轉型。
客車專家——陳靜儀女士
姚主編說的第四個趨勢:電動化,在城市普及程度也是相當高,電動巴士關乎城市的發展,關乎環境的改善。電動巴士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讓市民享受到電動巴士的舒適性、高效性,并且它的零排放助力改善環境,電動巴士為環保事業注入新鮮的血液。雖然,電動巴士目前沒有覆蓋全中國,也沒有在鄉鎮縣城普及,但記者堅信電動巴士的未來是明朗的,它還有許多的“用武之地”。眾多國內客車企業向電動化看齊,推出電動巴士,在新領域頻頻發力。前不久,比亞迪純電動巴士K9和C6亮相巴厘島,與海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巴厘島又道一亮麗的風景線 。巴厘省政府勞工與能源部主任倪魯成女士親自乘坐了比亞迪純電動巴士K9。她表示,“比亞迪純電動巴士綠色環保,外觀大氣,將有助于巴厘島在未來打造成綠色生態旅游島。”比亞迪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擁有成熟的運營經驗,在國內的一二線城市大展拳腳,并在國際投放上按下了快進鍵。最近,比亞迪交付尼泊爾首批純電動巴士,開啟了尼泊爾的電動時代。電動化不僅體現在巴士上,還覆蓋電瓶車、電動摩托、電動汽車等。
據記者了解,40年前的中國客車,還是在貨車底盤上改裝的簡易車身,安全性、舒適型、可靠性比較落后。40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新興技術涌入國內,再加上客車技術人員積極創新、刻苦努力,使我國客車在動力性、環保型、整車的舒適型、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躋身于世界客車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客車產品,完全是自主的知識產權。
技術的革新離不開政策的驅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李魯苗表示,“從2008年到2010年,客車領域形成了推廣應用、稅收減免等等多方面的驅動政策體系。現在國家已經完成了‘扶上馬’的階段,馬上要進入‘送一程’。2020年退出之后還有“送一程”的階段,其實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的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李魯苗
由于補貼的支持驅動,技術革新的腳步加快了。智能化、共享化技術協同發展,宇通、金龍等加大了智能網聯的產品開發,產量已經進行量產,目前還在試運行階段。
托馬斯·彼得斯說,“距離已經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創新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桶金。有了創新的驅動,有了技術的支撐,港珠澳大橋才會在世界上如此閃耀,國人也因此而倍感自豪。而中國客車自主研發的產品,也因不斷升級的技術、性能,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此次論壇,表面上探討中國客車行業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實際上卻是在防微杜漸和謀求發展。關于中國客車行業發展和新能源的話題,方得網聯合社科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中,有著更深入、詳實的探討。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商用車之家,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