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2016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治堵”繼續被列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
2012年,浙江省宣布啟動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工程,正式打響五年治堵攻堅戰。眨眼間,5年之約已經過半,治堵是否有成效,群眾最有發言權。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群眾對城市交通的滿意度逐年提升,從2012年底的65.3%提高到2014年底的80.8%。
應該說,通過3年“治堵風暴”,“城市腸梗阻”有所緩解,但根治頑疾還要繼續發力,代表、委員們紛紛開出治堵良方。
城市治堵規劃先行
如果開車被堵在路上,最常發的牢騷多半是:“路這么窄,車那么多。”治堵,首先要解決路和車的矛盾。
根據浙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通報的數據,截至2015年,全省機動車保有量為1604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為1122萬輛,機動車駕駛人總量達到1793萬人。為讓機動車數量有序增長,2014年,杭州在全市實行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采取控制總量和“錯峰限行”的雙重措施。
浙江省內其他城市雖未采取“雙限”,但在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治堵工程開展以來,全省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77條,打通影響通行的“斷頭路”153條。
“控車、通路兩項措施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擁堵問題,但僅僅這樣還不夠。”浙江省人大代表吳偉進認為,從長遠看,機動車保有量還將上升,只是增速緩急的問題;至于拓寬道路的辦法,考慮到城市空間容量有限,恐怕也承載不了不斷增加的機動車。
“事實上,造成城市擁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吳偉進說,以杭州為例,公共資源過于集中于主城區,市中心的慶春路、解放路周邊,集中了浙醫一院、浙醫二院等多家醫院,“那么多看病的、探望病人的,能不堵嗎?”
城市治堵,規劃先行。吳偉進認為,浙江可以效仿國外一些城市,通過城市功能區的調整規劃引導出行方式,來控制交通流量,如建設城市副中心、衛星城等,同時統籌城鄉發展,合理控制大城市的規模。
公交優先完善配套
2016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到要新增1000輛公交車,新(改)建1000個公交站點,新增1000公里公交運營里程。這3個“1000”表明,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仍是治堵的一把利器。
“光是建設公交基礎設施就夠了嗎?”浙江省政協委員蘭蘭提出疑問。她認為要實現公交優先,最重要的是以公交的便捷舒適來吸引人。
2016年浙江省兩會,蘭蘭針對地鐵運行現狀提交了一份關于優化換乘的建議。
她在調研中發現,在已經建有地鐵的城市,站點周邊缺乏私家車、公交車、公共自行車等換乘點,無法實現交通工具無縫對接。
“簡單來說,如果我下了地鐵站,還要步行十多分鐘才能到目的地,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是不是要打折扣?”蘭蘭說。
對此,浙江省政協委員駱月珍也非常贊同:“提升公交吸引力的辦法有很多,除行政手段限制私家車涌入城市核心區域外,還可以通過經濟等手段,對選擇新能源車和公交出行的人群給予獎勵。”
駱月珍委員認為,治堵是一項全民行動,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而政府需要創造條件,完善配套服務。
推動智慧交通項目
眼下,互聯網是個熱得發燙的詞,治堵同樣可以借力互聯網。
例如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正在進行一項試點,即將高速公路歷史數據、實時數據與路網狀況結合,基于大數據計算能力,預測出未來1小時內的高速公路路況,預測準確率較高。該項目負責人表示,將治堵模式轉移到手機移動終端上,讓“駕駛一族”能夠實時監測到路網擁堵狀況,及時避開擁堵路段。
不過,像這樣由政府主導、覆蓋面廣的智慧交通項目還比較少。2016年浙江省兩會,省政協委員郭峰帶來的關于“智慧停車”的提案中,提到國內有許多企業在智能停車方面進行嘗試,但單純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的智能停車管理系統,存在推廣難、停車場資源少、成本較高、難以規模化應用等問題,而由政府為主體推廣的智能停車系統更具有優勢。
郭峰建議,可以由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為主導,整合社會資源,共同研究開發智能停車管理系統,最終達到全部聯網的目標。只要在省內,不管駕車到哪里,都能輕輕松松找到車位,此類模式同樣可以推廣到其他智慧交通項目。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